臺南市新泰國小學105學年度推動「臺灣母語日」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教育部95.6.21發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推動台灣母語日活動實施要點」。
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三、教育部97.08.06台語字第0970152711號函辦理。
二、實施目的:
落實學校之課程目標及精神,鼓勵學生學習、運用各種臺灣母語,增進各族群間之瞭解、尊重、包容及欣賞,奠立臺灣母語於相關領域課程中之基礎,推展並營造臺灣母語之優質環境,以達成下列目標:
(一)透過母語日的推動,以有助於語言的多樣性和各語言的保存,並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臺灣地區各語言和文化傳統的認識。
(二)讓學生能在臺灣母語日活動中做深度學習,深刻感受臺灣母語之美,進而建立愛護鄉土、關懷社會與自然之人本情懷。
(三)讓學生在趣味化、生活化的過程中,增進對本土語言、歷史、地理、自然及藝術的認知,進而加以傳承、創新,期許日後成為延續文化香火之新動力。
(四)培養學生對各族群文化的了解與尊重,使之皆能以開闊心胸、宏觀視野,了解、欣賞臺灣各族群語言、文化、傳統技藝之精髓,使其能尊重多元文化,促進社會和諧。
(五)強化家長在家中使用臺灣母語之動機,實際有效擴大語言使用環境,讓家庭與社區成為本土語言成長茁壯的助力。
(六)了解並欣賞台灣各族群語言、文化、傳統技能及歌舞之精髓,使學生能尊重多元文化,促進社會和諧。
三、實施原則:
(一)成立本土語言工作小組,擬訂相關活動內容,每週擇訂星期四為臺灣母語日,並整合本土語言課程教學,配合當天教學領域或活動與鄉土教育有關之內容規劃活動主題。
(二)了解並欣賞台灣各族群語言、文化、傳統技能及歌舞之精髓,使學生能尊重多元文化,促進社會和諧。
(三)活動內容以生活化、趣味化、統整化為原則,形式、理念、結構、活動方法,都能隨領域之特性而轉變,讓「教」與「學」雙向同時進行學習。
(四)本土語言之教學目的在使學生更加豐富其日常生活,故在活動過程均強調「生活接觸、活動參與」,經由學習、討論、統整後實際建構知識。
(五)藉由不同活動內容來展現學生學習成果,有效豐富本土語言學習內涵,並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人親、土親、文化親』的深刻體認。
(六)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以身作則,用母語作為公共語言、學術語言,在校園中充分使用,成為學生表率。
四、實施重點:
(一)課程規劃
1.除本土語言課程外,亦能規劃其他領域之課程也儘量能以母語進行授課。
2.能安排彈性課程或全校性活動推行母語教學。
(二)教學實施
1.母語日當天上課時除專有名詞或專業術語外,應以母語對答為原則;各領域教學時亦可配合主題做數分鐘課前母語熱身活動。
2.定期母語傳統歌謠、俚語等教學,設計有趣活動結合,提高學童學習興趣。
(三)課間活動
1.母語日當天下課時間及日常生活對話、打招呼、接待訪客等,以母語應對為原則。
2.升旗典禮及朝會報告以較活潑之母語方式呈現,並安排班級輪流上台唸或說母語俗諺。
(四)情境佈置
1.將母語教學融入本土教學中,教室情境佈置可配合母語教學增闢母語專區,擺設相關書籍及CD等,供學童學習,(鼓勵學生帶來分享)。
2.利用文化走廊佈置『台灣俗諺』專區。
3.校刊刊載有關母語相關教材。
4.掃地時間播放母語傳統歌謠。
5.佈置有關母語教學資源區。
(五)創作發表或研究
1.成立母語教學研究會,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母語教學研究。
2.鼓勵教師進行母語教材、教法之研究、發表,並給予適當之獎勵。
四、 實施方式:
序號 |
活動項目 |
實施方式 |
實施時間 |
一 | 母語日實施流程 |
|
1.晨光時間
2.課間活動時間 |
二 | 母語日活動內容〈閩、客、原〉 | 1.行政人員上台均使用母語報告宣達事項。
2.教務處安排(教師、學生、專家、社區人士)進行母語教學及研習活動。 3. 安排進行各類展演活動,如:合唱、答嘴鼓、短劇及朗讀、演說等。 4. 各學習領域以母語方式進行相關融合教學活動。 5.其它:聘請家長、專家、社區人士進行母語教學多元活動。(校內實施) |
1.朝會、廣播、晨會、各項會議。
2. 週四晨光時間。 3. 邀集閩、客、原三類專家學者協助進行。 4. 聘請家長、專家、社區人士進行母語教學多元活動 |
三 | 母語環境布置 | 設置母語教學俗諺專欄,校圖環境標示母語化 | 全年實施 |
四 | 校長開講 | 校長與小朋友的母語對話及教學
|
學生朝會或於班級內輪流進行 |
五 | 母語融入學生各項競賽 | 1.鼓勵踴躍參加母語語文競賽
2.校內舉辦母語比賽。 |
配合各競賽時程 |
六、實施期程:
自102學年度起全面實施。
七、預期成效
落實母語學習生活化:透過臺灣母語日之推廣,期能讓學生除在正式課程接觸母語學習外,也能將母語之學習融入學校日常生活及活動中。
八、本計畫奉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教學組長: 教務主任: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