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北路煙雲172-從茄苳腳到關仔嶺》序文—奔騰在 172 線的大道上
作者: 站長 日期: 2015-01-01 22:21
這本《北路煙雲172-從茄苳腳到關仔嶺》是應文化局之邀編寫,屬《大臺南文化叢書》第三輯,寫172線沿途庄社及其文化,剛出爐,還熱騰騰,算是這一年來公餘的塗寫,磨練一下鈍筆,野人獻曝,現以序文感謝所有關心我及學校的朋友們:
暑假某天上午,我接獲一通自稱柯某某老師的請假電話,我仔細思量,學校並沒有姓柯的老師,跟他確認,他斬釘截鐵說沒錯,但從電話那頭滄桑地有些沙啞、疲老的聲音聽來,我判斷他應是某個退休老師,而可能正罹患著失智症。聽到我准假後,他很放心的掛上電話,但我卻感染了些許惆悵。
周遭任何事物和情境之所以有意義和感覺,全是接觸的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刻用其生命的體驗和智慧所賦予的,我們的家人、生長的里巷、庄社、結識的人、努力過的事⋯⋯原來是可能被完全忘記或消磁的,這種不安和憂慮,不也是每一次文化局策劃、編纂大臺南文化畫叢書時,我會義不容辭接受的主因。
172 線全長 56.4K,不長不短,有平原、有高嶺,起點和終點雖都不在臺南市境內,但途經鹽水、新營、後壁、白河等區,橫越本市北側急水溪流域的老鄉鎮,有豐富的歷史和人文底蘊。
我喜歡白河,倒不全是蓮荷的風情和我主編過《白河鎮志》,而是那份淡淡的質樸和傳承數百年的臺灣農村的面貌。
我眷戀後壁,倒不全是蘭花的芬芳和我曾在樹人國小服務8年,寫下「小學校大老師—新魯冰花吳鴻滄」的美麗回憶,而是那份無米樂的農禪和安溪芙蓉埤畔膠彩畫家施金輝的驚艷。
我愛上新營,倒不全是綠都心的浪漫和民權路的熱鬧,而是那份城市的良善和時時散播愛與藝文氣息的文化中心。
當然,還有東山,那是個充滿咖啡香、龍眼花香和熱炸鴨頭甜香的地方。
奔騰在 172 線的大道上,我用我的視角和感受暢快的寫,或許別人來寫又是另一個面貌,但至少我很努力去呈現。歷史的洪流也不斷奔騰,近日乍聞隱居後壁安溪寮芙蓉埤畔的施金輝竟然意外被接引到另外一個世界,萬分震驚和不捨。
感謝新營國小同仁們和沈宗翰會長所領導的家長會的支持和鼓勵,感謝蔡瑞頒醫師時時的關切和提點,感謝老友王冬裕常陪伴我做枯燥的田調,感謝太太靜怡的體諒,還有逐漸長大的孩子們,他們已懂得關切我的健康和進度了。感謝崑期、崑將兩位好弟弟、弟媳們,他們事親至孝,分擔我許多家務。當然,總策劃兼主編黃文博和文化局相關工作人員的關懷和辛勞,也在此一併感恩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