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綠都心
作者: 站長 日期: 2017-09-08 08:07
172線(長榮路)在和中正路段交會的十字路口(約20.5公里處),往南可達便是民治市政中心、南瀛綠都心。
民治行政中心雖然是目前大臺南市的北區行政中心,但比起以往縣治中心的情景是有些冷清了,早晚都會見到有公車搭載來回府城永華行政中心辦公的公務人員,往返奔波的疲憊都寫在臉上,就連旁邊議會期間會萬頭鑽動的議會廳也門可羅雀,因為所有的會議幾乎都在府城那頭召開了。華燈初上,只有對面的南瀛綠都心依然熱絡。
南瀛綠都心越夜越美麗,OT的玻璃屋簡餐店薩克斯風的演奏果然吸引不少人潮,生意不錯;籃球場上滿滿的少年仔,奔馳、跳躍和競技,散發著剛猛的青春活力;親水公園周圍那迷人、浪漫的燈光設計,讓夜晚更添情調;太陽能廣場靜悄悄,少了陽光的夜晚讓它提不起勁。三三兩兩悠哉漫步的人群,間或幾隻梅花鹿出現,水池畔、小坡上,牠們只靜靜的立著,一點都不怕生人。
南瀛綠都心的良辰美景,其地景變化的歷史是相當豐富的。以此為中心的附近公共區域(包括運動廣場、文化中心、署立醫院等)在日治時期全屬日本神社的範圍,神社的主體建築約在今新營署立醫院處,如上節所述。戰後,神社北側的園區闢建為縣政府辦公廳舍,東側改為5號公園(又稱中山公園),神社的主體建築一度改為忠烈祠。民國65年(1976)起,公園內陸續增建運動場、簡易棒、壘球場、網球場、兒童遊樂區,在西北側建有游泳池(在今府西路口7-11商店的斜對面,現已夷平改為綠地),成為市民休閒、運動及休憩的活動中心。還有二、三座地下防空洞,是早期「平時如戰時」國防意識的建物。
中山公園的土地產權原屬新營郡(新營、白河、鹽水、柳營、後壁、東山等6區共有),民國後由臺南縣政府財政局管理,民國77年(1988)起,臺南縣府委由新營市公所管理,民國85年(1996)將「中山公園」更名為「新營公園」,並立碑紀念。公園南側被選為新營文化中心用地,於72年10月8日落成啟用,音樂廳內部設施工程於 75年4月19日正式啟用。
而市政中心也是歷經多次行政體制的變革和遷移,最早是清領時期的新營庄時代,還不繁盛,地方發展剛在起步,到了日大正9年(1920)的臺灣行政區大調整,新營躍昇為臺南州的10郡之一,新營郡郡役所就設在今中正路警察總局處,新營街役場(相當於鄉鎮公所)就設在今新營區警察分局處。據新營耆老蘇調明稱,那時今市政中心的所在地原為空地,後改為「小學校」(日本子弟才能就讀的小學,有別於今新營國小的公學校)。戰後,從民國35年(1946)起的大臺南縣時代,縣治就由臺南府城遷至新營,原郡役所改為警察總局辦公廳舍,將新的縣政府移至在現址(原小學校)蓋新廳舍,運作了65年,幾經修、增建,直到民國99年(2010)臺南縣市合併後,「臺南縣政府」改為「民治行政中心」。
南瀛綠都心的改造自民國93年(2004)11月開始規畫,那時是蘇煥智縣長主政時代,蘇縣長認為這個位居縣治行政區域中心前的公園,有其重要性,因而提出了「南瀛綠都心」計畫,將五號公園、縣議會新建大樓與縣府前廣場、停車場一併規劃建設,轉型為兼具景觀、生態、休憩及停車等多項功能的新型景觀公園,為老公園注入新生命,所有造景與建物於民國95年(2006)1月25日完成並正式啟用。這個綠都心改造計畫現今回顧思量,應該給蘇縣長掌聲的,在大興土木期間,有許多雜音出現,批評聲四起,尤其打亂了銀髮族們規律的運動休閒習慣,被多方所責難。但是大立之前總有大破的陣痛期,改造後的綠都心已隱然成為新營城鎮的重要地標,那不只是更便利的功能性改造而已,充滿前瞻、綠能、歷史與人文關懷的景觀設計已悄悄在市民的使用中潛移默化,成為進步城市的指標和象徵。
南瀛綠都心計畫重新定位新營綠地公園,因應現代都市的需求,重新形塑該區原來零散的開放空間系統與環境品質,地上改建為多樣化休閒景觀,地下闢建停車場,將休閒與停車功能結合;並設置戶外座椅、大草坪、親水空間等,全天候開放。將過去的網球場、籃球場與槌球場等體育設施,遷往離原公園不遠的體育場與文11用地,明顯區隔綠地系統的使用性質。針對使用人數最多的銀髮族,也特別量身規劃精緻的休閒娛樂設施,塑造景色優美的室外長青文化廣場。
「南瀛鹿出」是南瀛綠都心一個相當成功的公共藝術設計,公園內隨處可見栩栩如生的梅花鹿造型藝術。很久很久以前,臺南市的平原地區是西拉雅平埔族的大本營,他們在這塊土地自由捕魚、狩獵,原野間經常有梅花鹿成群奔馳,荷蘭人來到臺灣後,發現梅花鹿的鹿皮是用來做士兵護甲的好材料,為了獲取更多的鹿皮,鼓勵漢人入山捕鹿,大量捕殺結果,臺灣鹿的數量快速下降,由1625年的每年20萬張鹿皮急降到1660年間每年不到5萬張。[1] 到如今,臺灣梅花鹿已是瀕臨絕種的保護類動物,「南瀛鹿出」重現三、四百年以前臺灣遍地梅花鹿的景象,突破了舊有公共藝術框架,擺脫昔日「請勿攀爬」的藩籬,梅花鹿躍進現代你我的生活裡,也象徵著大地生生不息,傳達城市的生態關懷。園區內梅花鹿到底有幾隻?不妨數數看。
南瀛綠都心還有一個值得介紹的景觀—太陽能光電頂罩公共藝術,太陽能光電的運用與概念已經是未來全世界能源問題的核心,綠都心公園能將這種尖端科技結合公共藝術呈現,提供一個嶄新有趣的空間經驗,讓市民於遊逛休憩中,達到認識太陽能應用的教育意義,是相當有前瞻性的創舉。這座頂罩運用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建築整合型太陽電池模板)的觀念所設計建造,位於公園北側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廣場,通向玻璃屋,由建築師葉世宗所設計。利用南向終日陽光的有利方位,順勢將頂罩南傾,可以很巧妙為由地下室走上來的北向出口遮陽,遠觀乍看,有如兼具實用與展示的公共藝術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