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白河發展精緻休閒農業吹號角(《蓮鄉白河步道》序)
作者: 站長 日期: 2011-02-10 20:30
這年頭到鄉村渡假已是不得不的風尚,週休二日不出去走一走很奇怪,都市的氤氳、都市的節奏,都令人透不過氣來。遠離塵囂,置身鄉野,吸納新鮮的空氣,親聞泥土的芬芳,聆聽靜夜的蟲唧與天籟,讓鄉土人情滌淨因競爭而污穢了的心靈,成了現代都市人的奢望和迫切的渴求。
當許多地方的聚落和土地正被所謂現代化所侵蝕、破壞之時,白河,卻因農業政策和地形等緣由,仍守著台灣傳統農村的面貌,除了鄰近白河街市外,其餘的聚落型態數百年來沒多大變化。田野間雖經土地重劃的大變革,但稻浪綠波依舊,現在更冒出一畦畦蓮田,堅韌的藕芽,在地下緩緩地穿,穩穩地透,憑著一貫的打拼精神,從古到今,串起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綻放出聖潔芬芳的朵朵蓮花。村莊和古厝,每一磚每一瓦,都是血汗,也是歷史。還有村中的廟宇,廟前的稻埕,村後的榕樹下,村外的田野,甚至是溪涯、山巔,都令人流連再三,久久不能忘懷。
白河的美,揉合了鄉土、產業、藝術、建築、景觀等因子,一種極在地的美,這是你在別的地方尋不到的,是鄉土教育極佳的活櫥窗。
「店仔口」是老地名,聽起來很道地,雖然土了些,但一聽便可意會當初地名的緣起;「白河」是新地名,詩意多了,卻有點含糊,名為「河」,卻不是河,說「白」也不見白,但它到底沿用了幾十年,細細考究,跟「白水溪」有極大之淵源。白水溪是急水溪的上游,流域幾全在白河境內,它的「白」有人說其上游即是溫泉谷的滾水溪,因溫泉經年噴出,致河水呈灰白混濁狀,有人說這溪上游盛產石灰石,長期沖刷而下,致河水白濁。不管怎麼說,這已然點出白河山區的兩大景觀:溫泉和石灰原石。從「店仔口」蛻變到「白河」,多少煙雲多少滄桑, 有說不盡的故事和風華。
因此,當我們想將白河的所有景觀濃縮在這一本書裡,實在是大傷腦筋,幾經思量,我們覺得有必要加以分類,這樣一想後,難題又來了,分成幾類?如何分割?因為有一些景點相當豐富,兼具多樣特色,真不知如何歸類,最後只得大處著眼,選取三項:賞蓮、建築和溫泉,由這三個主線分別攫取景點設站。
賞蓮路線部分以白河北五里為規劃重點,提供約十個賞蓮精華景點,並特別推介八掌溪沿岸及嘉南大圳水橋的景緻。當然,賞蓮之前,對蓮花的生態和蓮產的了解是必要的,所以這部分也一齊併在這個單元。另,自行車賞蓮是近來本地積極規劃的新興遊歷方式,由三個小範圍路線(蓮潭、埤斗子和竹門)串起環鎮的大路線,崎內的忘齋書法工作室和白荷陶坊,因在自行車賞蓮路線上,也一併在本處介紹,希望在賞蓮之餘,能結合超感官的性靈之旅。
建築方面,也選擇了具代表性的寺廟、祠堂、古厝和六重溪平埔公廨等共十五站,由靠近白河街市附近逐一向外介紹,其中吳大落座落在屬白河街上的外角地帶,雖僅殘餘前廳和拜庭,斷垣殘壁的景象,和四周的洋房高樓成強烈對比,夕照下,益添蒼涼。甘宅、詔安、大竹、蓮潭、廣安等有還算完整的古厝聚落群,是認識閩式傳統建築的真實現場。六重溪平埔聚落遠在河東再進去的山間,近年來當地舉辦多次的平埔文化尋根活動,重建公廨,整建平埔文化園區,對於想深入了解平埔文化者,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關子嶺溫泉鄉早享盛名,一度沒落,近年來,回春計劃和形象商圈再造如火如荼推展,不但大大改善交通問題,景點的營造也大有看頭。又伴有靈山(大凍山、玉枕山等)名剎(大仙寺、碧雲寺),間有平埔聚落,在舒暖、空靈中倍增原始和神秘。即將完工的南二高白河交流道就靠近關子嶺,勢必更帶來旅遊人潮。
當出版社有意要我編寫這本書時,也正是我要著手寫碩士論文之時,儘管再忙,就是推不了,那是一種割捨不下的對故鄉的使命和情愫。於是我找了榮宗幫忙,它是白河文史方面的「博士」,多年來費盡無數心血所收集、整理的資料和圖片,終於派上了用場。本書的導覽圖素樸雅觀且深具特色,那是昭安的傑作,他是國內頗負盛名的版畫家,為了能夠逼真,犧牲無數假期和睡眠,跑遍白河各角落,完全以實景實物入畫,即使他和我一樣,正在研究所進修,每週還得往返台北上課,卻也一點都不馬虎。感謝這兩位好友,多少個夜晚,我們常在昭安的新家一起討論、塗寫和校編,從冬天到春天,台灣南部的夜空很白河,雖然苦卻已是美好的回憶。
發展精緻的休閒農業已成為白河努力的新方向,而本書的完成,算是我等為故鄉為這個目標吹起響亮的號角。
張溪南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