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馬教育叢林—樹人國小校長回憶錄》之5-醫生來教布袋戲

l   醫生來教布袋戲

    1991年左右我剛從台北請調回鄉,憑著一股對布袋戲的熱愛,在白河國小草創布袋戲團,還雄心萬丈、風塵僕僕的遠到雲林崙背聘請布袋戲界的南霸天-黃海岱老藝師來擔任指導老師,那時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這位仰慕已久的布袋戲耆宿,他那樸素、健朗且帶點童真的大師風範令我印象深刻。90歲高齡的他答應了我的邀請,接下來大約有一年多的時間,他每星期六早上(那時還沒週休二日,星期六必須上半天課,社團活動的課大都排在星期六)搭公車從崙背到嘉義,我則開車到嘉義接他。上完課,大約是中午時分,我則載他回崙背,經常在嘉義圓環一起吃那攤聞名遐邇的雞肉飯。就因為這一段接送情,讓我和黃老藝師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情份。直到2000年底,他已經100高齡,我因為碩士論文要寫他和布袋戲劇本的題材,他慨然將珍藏在枕下的手稿劇本近十本交給我,那種信任和器重讓我感動萬分。

    「阿伯,你這些親筆的劇本我拿回去影印,影印了後下禮拜再提來還你,好莫?」我怕遺失他的真跡劇本,所以表明會將其影印再親手送回。

     「那不要緊,提去,有用到上要緊。」阿伯豪爽的交付反而讓我壓力沉重。

也因為這樣,我很快完成碩士論文《黃海岱及其布袋戲劇本研究》並畢業,還獲台北學生書局出版該論文,算是對「阿伯」有個起碼的交代。

    以教學的角度來看,沒有一種傳統技藝能超越布袋戲的豐富性和活潑性,劇本與口白是國語文教學,舞弄技巧與演出屬表演藝術,後場樂團是音樂科領域,忠勇孝義的情結屬社會科領域,前後場協力演出一齣戲是品德教育……,還有哪像傳統技藝有如此之功效?

    如今海岱大師雖已仙逝,那份對他老人家、對布袋戲的感懷始終無法忘情。來到樹人,我又發現了布袋戲的另類大師蔡瑞頒。

    為了繼續推展布袋戲,這些年我雖然換了不少學校,但尋覓優良的布袋戲團演師兼能指導學生的「仙仔」,始終密切關注,卻未能如願,優秀的有,但都遠在中北部,願意來學校教布袋戲的也有,但大多匠氣太重。

    我曾經在新營「社區大學」開設文學的課程,有一個學員聽到我尋覓不到優良的布袋戲指導老師時,特別向我推薦蔡瑞頒。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他的診所柳營蔡瑞頒診所,我帶著主任親自前往他的診所聘請他到樹人來教布袋戲。他是醫生,醫生到處義演布袋戲,還常到文化中心的兒童閱覽室表演故事,這樣的醫生我真要會一會。

    他的診所面寬不大,但是縱深很長,裡頭潔淨而溫馨,他犧牲中午休息時間來接待我們。瘦瘦高高,沒戴眼鏡,說話聲清脆,斯文且親切,比我想像中年輕,初次見面,不免一番客套寒喧。

    「你是張校長嗎?我才久仰你呢,來,我這裡有你的布袋戲著作,麻煩先簽個名。」蔡醫師把隨身帶來的那本《黃海岱及其布袋戲劇本研究》遞給我,要我簽名。

    這個舉動令我既驚訝又佩服,這本書出版沒多久,他竟然這麼快就買來看。

    「布袋戲的書只要一出版,我一定買來看,這本呂理政的《布袋戲筆記》我最喜歡。」他繼續翻著他收藏的書。

    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據我所知,醫生很忙的,他能這般花費時間在閱讀布袋戲,已相當難能可貴。

    「像我只懂得布袋戲的歷史、劇本,還是教不來布袋戲的,必須要能懂得操偶的技巧……」我想了解他在操偶技巧上的功夫。

    蔡醫師好像洞悉我的意圖,隨身拿起那仙擎傘的女旦,輕巧的雙手使得尪仔婀娜多姿的走起路來,撐傘嬌扭擺頭的細緻動作令人驚豔。

    「『一日離家一日深,可比孤雁宿山林,在外雖是風景好,唯有思鄉一片心』(布袋戲四唸白)……耶,對面甘是樹人國小的張校長,你按呢一直甲阮看,阮會歹細啦!」蔡醫師裝女聲嬌聲嬌氣的說。

    大家被蔡醫師逗得笑成一團,不禁鼓掌叫好。

    「為什麼想成立布袋戲團?」蔡醫師問我。

    「布袋戲不只是布袋戲,它是傳統技藝、是玩具、是教具;是國語、是社會、是音樂;是一種活力和希望,除了喜歡,你不覺得它太豐富了,可以玩弄於掌中,生旦淨末丑,任你演繹,那種角色扮演的模式太美妙、太神奇了!我的目標不是只有學生要學,老師也都來學,每個教室都一座簡易的戲台,下課玩布袋戲,上課也玩布袋戲,大家都來玩布袋戲。」我彷彿遇到知己,滔滔不絕。

    「你們怎麼找到我的?」蔡醫師表情很認真。

    「我找你這樣的人已經很久了,我的經驗告訴我,布袋戲團的指導老師不能太匠氣,不能太商業,除了會布袋戲以外,還要會教、有使命感,最重要是不能離學校太遠,你在柳營,離後壁很近,20分中車程可到,你是最合適不夠的人選。」

    「剛當醫生時,病人來求診時,對於病情,我總是會信心滿滿的跟他說:『一切OK』;後來,我改口了,改說:『我會盡力』,因為有些病即使是請神仙來醫也只能兩手一攤。所以,我現在也只能跟你說:『我願盡力』。」蔡醫師的話饒富哲理。

    我們就這樣一拍即合,蔡醫師真的願意每星期五下午到學校指導學生布袋戲,賺取每節新台幣400元的鐘點費,而他那天下午請人代診的費用至少5000元。樹人國小創意偶戲劇團就這樣成立了。

   「我小時候常一個人躲在家裡的桌下玩布袋戲,只要廟裡拜拜有演布袋戲,我一定是戲棚下忠實的觀眾,有一次太晚了,家人還請布袋戲師傅廣播:『臺腳叫蔡瑞頒的小朋友,你兜的人在找你,叫你返去睏,蔡瑞頒小朋友,你兜的人叫你緊返去……』」

    第一堂課,蔡醫師學著時下流行的「張君○」廣告口吻自我介紹,逗得小朋友哈哈笑。

    蔡醫師的教學沒讓我們失望,設計的教學橋段活潑生動,常會準備小獎品鼓勵同學,原本觀望的學生都搶著加入,他比老師還像老師,套句他的行話,學校宛如「被注了一支營養針」,活潑了許多。

    有一天下午,一位阿嬤踩著腳踏車到學校,花白的頭髮底下一張素樸而滄桑的臉,說有事要找我談,囁嚅了很久,才說:「校長,阮查某孫不要乎伊參加布袋戲團啦!查某囝仔人弄布袋戲沒路用。」

    「阿婆,你誤會囉,我的布袋戲團不是要訓練學生以後搬布袋戲啦!」我連忙解釋。

    「布袋戲團不要搬布袋戲,抑無是欲做啥物?」阿嬤一時之間會不過意來。

    「阿婆啊……」我親切的喚著,「咱的布袋戲是要訓練學生說話的膽量,訓練伊的口白、伊的品行、伊的音樂,布袋戲只是教學的一個工具,你甘知影咱請來教布袋戲的是什麼人?」我停下話來問她。

    ……」他翹首看著我。

    「是一個醫生吶!」我故意大聲說。

    「醫生喔!」阿婆吞了吞口水。

    「嗯,是醫生。」我再度強調。

    「好啦,哪按爾我就乎伊繼續練布袋戲啦。」

    阿婆好似明白了什麼,佝僂的身子踩著腳踏車,搖搖晃晃,放心的離開學校。

    醫生教布袋戲這樣的傳藝模式暫時被鄉下的阿嬤接受了,但是我突然覺得有些悵然,如果今天來教的不是醫生,要說服阿婆豈有那麼容易?

    當然,不只阿婆有疑慮,對於請醫生來教布袋戲,學校有老師和不少家長也都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那不是正規教育,那是新校長的一時之興,不但增加老師的負擔,還會干擾學生的課業,他們雖不挑明說,但冷眼旁觀,擺明看你這齣戲如何唱下去,準備瞧熱鬧。更有一些朋友勸我別把學校搞複雜了。

    不管怎麼樣,該做的我會盡力去做,成敗不必太在意。但蔡瑞頒醫師在百忙之餘願意來學校教布袋戲,把布袋戲當成一種休閒、娛樂兼志業,在工作中享受,在享受中工作,默默奉獻,不就是另類的大師?我很受感動。
引用通告地址: 點擊獲取引用地址
評論: 1 | 引用: 0 | 閱讀: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