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聲震詩路,新營國小太鼓隊為月津文史協會舉辦的農特品展助陣
作者:站長 日期:2015-11-15 22:24
本校家長會常委陳睿澤擔任月津文史協會理事長多年,為地方文史工作打拼不遺餘力。今年再度執行農村再生計畫,在鹽水田寮社區辦理鹽水地區農特品展,邀請本校太鼓隊前往表演增添會場氣氛,亮云老師二話不說力挺,家長會長謝奇達更頒贈獎金新台幣3000元鼓勵,也算是襄助家長會成員舉辦活動。
2015.11.15(日)上午上午9點多,碩熙主任、業銘組長協助亮云、婉如和美珠老師們載送學生陸續抵達田寮台灣詩路會場,當然還有許多熱心的家長們(美華、湘縈、Ken媽、仕豪等)幫忙接送,亮云老師一呼百應,太鼓隊學生的高度紀律和家長的凝聚力令人刮目相看。亮云老師竟然是第一次到台灣詩路來,對詩路環境和特色的營造讚不絕口,於是要學生趁還沒表演前參觀拍照。
活動於10點揭開序幕,睿澤理事長致歡迎詞後展開一連串表演活動,鄰近的歡雅國小、岸內國小和橋南社區等都來鬥熱鬧,鼓術、獅陣、舞蹈輪番上場,我們的太鼓隊排在約10:30壓軸,一擂鼓,咚咚咚,那整齊畫一的震撼鼓聲果然不同凡響,震懾現場所有人士,小鼓手個個精神抖擻,展現新營國小那特有的活力和特質。
太鼓隊在亮云老師等人在新營國小辛苦經營多年,付出許多心血,也因為學生在參與後身心方面的健康表現讓家長越來越有信心,加上競賽成績扶搖直上,整個團從上到下無異是個大家庭,讓人足感心。每次看到他們互相幫襯、井然有序的出團比賽或表演,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表演精采影音請點選:https://youtu.be/O5QQf2xY2u8
打造會呼吸的教室 新營國小永續校園工程開啟新境教
作者:站長 日期:2015-11-09 11:20
到國外,必去看當地的古蹟建築,了解歷史文化。而到台南,不外乎如此,但隨著旅遊便利,自由行旅客也增加,在台南市新營區,現在也有個地方,值得細細品味,「它」是一棟會呼吸的學校,一個有陽光有微風穿透與自然為伍的校園,可以將人帶領至充滿活力的學習殿堂……讓我們一起綠見幸福……
這是正在創作的有關永續校園工程的微電影腳本開頭,由千純主任、明漢主任、仕京組長、仁宏組長、卓玉棋、柳怡芬、士榮等老師們組成的微電影小組初稿的開頭,從大臺南宏觀的視野最後聚焦在學校,會呼吸的學校!?,嗯,挺有感覺,挺吸引人的。
還記得去年8、9月間,天氣特別熱,由其北棟4樓、西棟3樓和舊東棟2樓的教室們,熱到上課都吃不消,師生和家長熱烈商討如何將教室減熱,有提議裝窗簾、再添購電風扇,也有建議要裝冷氣!……後來當時的總務主任鄒名圭毅然決然申請永續校園工程,提出用環保與自然的方式來減教室的熱的構想,聯合新泰國小、東山國小,「新(新營國小)泰(新泰國小)山(東山國小)永續校園聯盟」的整合案,獲得教育部肯定與大力支持,三校核定補助金額超過四百萬元,本校獲補助新台幣180餘萬元,主要施作項目為燈具轉向迴路改善工程和教室通風減熱工程,10月份已順利招標並施工,大家拭目以待。(可參看施工圖)
教室通風減熱施工方式主要是在最上層較熱的教室(共23間)靠走廊處挖2個35公分見方的小洞,靠馬路邊的窗戶上加裝小百葉窗,讓教室冷熱空氣能夠對流,產生風動,達到減熱效應(記憶中以前舊日式建築都有這類的設計)。
更幸運的是,教育局又適時補助十餘萬燈具更換的經費,剛好可將東棟教室的教燈具更換為既環保又明亮的燈具(T5),已經有部分班級施作完成,師生反應都覺得教室變亮了。
永續校園的工程環境的施作還有一項重要任務—藉工程改變師生們的觀念和行為,所以我們已作好相關課程規劃,並]計畫將工程施作過程拍成微電影,這需要許多老師的協助和幫忙,最重要的是大家要體認地球環境日愈遭受工業與文明的侵蝕,環境教育和環保觀念必須讓孩子體認,讓永續校園的工程不只是工程,更是活生生的環境教育課程,改善了環境,也將正確的環保意識深植大家的心,更進一步改變大家的行為,讓地球更美好,讓人類的下一代更幸福。
家長會重賞 新營國小學童國語文競賽成績讚-分享20151014自由時報王涵平記者報導
作者:站長 日期:2015-10-14 14:58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
台南新營國小家長會近年來贈送平板電腦獎勵學童努力學習國語文,今年在全市國語文5項競賽決賽,4位同學拿到第1名,3位同學獲第2名,總成績獲團體總冠軍。家長會長謝奇達今日上午頒贈7台平板電腦公開表揚。
新營國小學童今年在全市國語文5項競賽決賽,4位同學拿到第1名,3位同學獲第2名,總成績獲團體總冠軍,家長會長謝奇達頒贈平板電腦公開表揚。(記者王涵平攝)
獲表揚學生有沈思岑-國語演說第一名;郭宸瑋-國語朗讀第一名;蘇川芸-國語字音字形第一名;張定寬-客語字音字形第一名;許育榮老師-國語字音字形第一名;馮靖秀-作文第二名;張萓倢-閩南語演說第二名;張晏瑜-客語字音字形第二名。優勝:黃翊愷、林益微、龔婕瑄、翁貫維、黃竣澤、黃梅、張晟菡、陳寀涵。
新營國小校長張溪南表示,102年新圖書室「綠光森林」整修後,積極推展一連串提升閱讀風氣的教學與活動,接連獲得南市閱讀磐石獎殊榮,103年起更獲選為教育部數位閱讀合作學校(全國僅4所),每天早上實施MSSR(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編印校史繪本《東國民物語》,出版《幸福閱讀妙方》,並定期舉辦名家閱讀講座,本學年更融入生態教育,爭取心源文教基金會補助設置蝴蝶園。暑假期間學生連連在2015網界博覽會、龍顏FUN書獎讀書心得寫作和2015 FunPark創意說故事等全國賽中獲得佳績。
新營國小 國語文賽大贏家-分享20151014中國時報萬于甄記者報導
作者:站長 日期:2015-10-14 14:55
中國時報【萬于甄╱台南報導】
新營國小今年在南市國語文5項競賽決賽中,有4位同學拿到第1名,3位同學獲第2名,總成績獲團體總冠軍。該校家長會為了獎勵學童,送給7位學生每人1台平板電腦,讓獲獎同學喜出望外。
昨日獲表揚的學生有國語演說第1名沈思岑、國語朗讀第1名郭宸瑋、國語字音字形第1名蘇川芸、客語字音字形第1名張定寬;作文第2名馮靖秀;閩南語演說第2名張萓倢及客語字音字形第2名張晏瑜共7位。
校長張溪南表示,新營國小積極推動閱讀風氣,自102年整建「綠光森林」新圖書室後,帶動校內學生語文閱讀興趣,接連榮獲南市閱讀磐石獎,103年獲選為教育部數位閱讀合作學校,對學生的國語文教育都有正面的影響。
學生會長謝奇達表示,獎勵僅是激勵學習手段,目標在培養孩童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希望孩童們能知恩惜福,積極上進,未來有能力能回饋學校及社會;今年未獲獎的同學,謝奇達也勉勵學童再接再厲,明年繼續努力。
國語文競賽 新營國小團體冠軍-分享20151014中華日報李佳玲記者報導
作者:站長 日期:2015-10-14 14:51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2015-10-13
新營國小學生參加全市國語文競賽,有四人獲得第一名、三人獲第二名,奪下全市北區團體組總冠軍,家長會昨天頒發平板電腦給獲獎學生,並期勉學生再接再厲,明年再創佳績。
新營國小校長張溪南表示,這次學校學生參加國語文競賽表現優異,沈思岑獲國語演說第一名、郭宸瑋獲國語朗讀第一名、蘇川芸獲國語字音字形第一名、張定寬獲客語字音字形第一名、馮靖秀獲作文第二名、張萓倢獲閩南語演說第二名、張晏瑜獲客語字音字形第二名。優勝有黃翊愷、林益微、龔婕瑄、翁貫維、黃峻澤、黃梅、張晟菡、陳寀涵。此外,許育榮老師獲國語字音字形第一名。
他指出,該校由一○二年新圖書室「綠光森林」整修後,推展提升閱讀風氣的教學與活動,獲得南市閱讀磐石獎;去年獲選為教育部數位閱讀合作學校,每天早上八點廿分至卅五分實施安靜閱讀,並編印校史繪本,定期舉辦名家閱讀講座等。
經過多年的耕耘,學生的閱讀素養提升,今年暑假在二○一五網界博覽會、顏龍FUN書獎讀書心得寫作和二○一五FunPark創意說故事等全國比賽獲佳績,今年參加全市國語文競賽也獲得優秀成績。
他表示,兩年前家長會為提振學生參加國語文競賽的鬥志,設置重賞制度,凡在決賽中獲前三名者一律獲贈平板電腦,今年有七名學生獲得平板電腦,由家長會長謝奇達頒發獎品給學生。
新營國小力推布袋戲 邀亦宛然現場演出-分享南天電視台蕭孟欣記者2015.09.18報導影音
作者:站長 日期:2015-09-21 18:31
國際詩歌節 詩人訪新營國小與師生文學交流-分享南天電視台蕭孟欣記者2015.09.07報導影音
作者:站長 日期:2015-09-21 18:28
老師,你為什麼不肯擔任行政?-分享彰化縣三民國小楊恩慈校長文章
作者:站長 日期:2015-09-16 11:57
老師,你為什麼不肯擔任行政?
2015-09-14 13:48:19 聯合新聞網 文/楊恩慈(彰化縣三民國小校長)
以上這三個原因,個人覺得「第三個」是老師視行政工作為畏途的主因。特別是出現了「教育部統合視導」之後,「學校行政」從此成為水深火熱之地,老師們避之唯恐不及。
適逢教育部提出「行政業務減量」的想法,提出「105年中央統合視導指標將再精簡30%,另請地方政府督導學校之指標,將朝分年分期方式辦理,並落實當年度訪視績優縣市,次年度可免接受訪評之機制。此外,刪除未能凸顯政策目標之指標,並簡化指標所需提供資料內容,又已建立管考機制之業務項目,不再納入年度統合視導指標項目,另為避免重覆考核,應盤整雷同之訪視評鑑項目。」
但是,教育部可能不是很了解學校到底為了統合視導付出了多少時間精神,因此,個人將104年「教育部統合視導」表格全部下載下來,然後配合小學現場實況,整理出表格(編按:見文末5圖),表格內的都是「各校都逃不掉」的項目,不包括個別學校承辦或協助各縣市教育局處的「特別業務」。讓社會大眾具體的「感受」一下「教育部統合視導」的「威力」。
簡單來說,學校配合「教育部統合視導」必須繳交或準備「應付」各縣市教育局處的「成果」分為以下幾類:
1. 宣導成果照片:這是最簡單的,大概就是一兩張A4紙上貼四到八張照片,如果看到「長官」要的是這一種成果,學校行政人員都會「感動」得想要大呼「長官英明」、「謝主隆恩」!
2. 不必「實地訪視」的評鑑訪視資料:依據指標來準備,大多需要計畫、因應的成果照片、其他佐證資料(學習單、學生作品等),要準備這種評鑑資料,大概需要工作40-60個小時。
3. 到校「實地訪視」的評鑑訪視資料:除了依據指標來準備(一個指標至少準備一個資料夾,傳說中出現在評鑑會場的「100個資料夾」,大多是此類評鑑),還要準備簡報、會場布置等。這是學校行政人員最害怕的,要準備這種評鑑資料,大概需要工作80-100個小時,而且心理壓力超大。而這種評鑑每個學校每學期至少會遇到一次,運氣不好的還會遇上三、五次。
4. 上傳:教育部或教育局處搭設一個網站,請各校把書面文件、影音資料(防災演習、腸病毒演練表演)都上傳,表面上環保又先進,但是常常遇到網路大塞車,發生「無法上傳」或是上傳到一半出現「上傳失敗」,讓行政人員做得心驚膽跳。而且有些資料還要先掃描或轉成PDF檔才能上傳,增加工作量。所以準備這種評鑑資料,工作時間也跟第二類差不多,大概需要工作40-60個小時。
5. 各項比賽:例如徵文、漫畫、海報、教案、學習單等。
除了「統合視導」之外,學校原有的行政業務(如每學期的課程計畫、採購工程、學生突發狀況、學生各類獎助學金申請等)及各縣市教育局處的「特色活動」(如小校轉優計畫、閱讀訪視、教學金像獎、公開課、校務評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等)也必須配合,其他單位也會「下指令」要學校配合,例如衛生局每年都會要求學校交各種傳染病防治計畫和宣導成果(有些縣市還會舉辦「傳染病防治計畫競賽」),消防局每年都要學校配合「消防小尖兵」活動、四到十月要學校每周五各班級任老師都要做「水域安全宣導」(今年有檢核表出來了,要各校依照檢核表內的指標準備資料上繳)、靖娟基金會要求學校每年都要填寫校園安全檢查表格(這些項目和防災計畫、消防檢查都重疊)。
哪裡出現狂犬病,學校要立刻做宣導;動保團體替流浪狗發聲,學校就要做宣導;韓國有MERS,學校也要宣導;八仙塵暴,學校也要宣導;台南登革熱失控,學校更要加強宣導;繳稅季節來了、稅捐處也要來宣導;大選來了,要做「不賄選」、「行政中立」宣導;塵霾來了,學校要宣導、做空汙警報……。
九月才開學,學校就必須辦理祖孫日、友善校園週、十二年國教宣導、登革熱宣導、親子共讀、成績評量準則說明、防災、國民體育日等各項宣導及活動,請問這些活動或宣導利用的是什麼時間?學生的上課時間!這樣,教老師如何不趕課?教學如何正常化?
行政人員忙著做成果已經沒日沒夜筋疲力竭,有什麼時間和心力去「服務教學」?如果,再加上行政人員不願意做「假成果」、或是校長要求成果資料必須「完美確實」,行政人員只好向老師要資料、要老師配合做成果,久而久之,老師難免對行政人員有怨言,行政人員每天案牘勞形做一些「無意義」、「沒有成就感」的成果,做到流汗還被人家嫌,當然一有機會就逃之夭夭!萬一遇上校長很想「有所作為」,想要來發展一下「學校特色」,申請了專案計畫,發生「找不到人來當主任組長」的狀況也不足為奇了。
至於各縣市教育局處人員,難道他們喜歡整天把「統合視導」掛在嘴邊向學校要成果、要資料嗎?他們為了要拿滿「統合視導」表格上的分數也是勞心勞力,這樣的公務人員,還有什麼心思去擘劃教育願景、規劃教育的未來發展?教育部的長官們,除了自身的業務之外,要看這麼多縣市的成果資料,相信也是耗神耗力。
結果是:無論是教育部或縣市教育局處的公務人員、學校的行政人員及師生,全部被「成果」耍得團團轉、搞得人仰馬翻疲憊不堪……
結果是:在「教育部統合視導」的壓力下,所有人都忙著做成果,而不是辦教育--「教育」,成了最大的輸家!
呂世浩教授在他的著作《敵我之間: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3》中提到一段秦二世胡亥和丞相李斯的對話:當時秦朝天下大亂,胡亥要李斯提出「既可以讓皇帝盡情享樂,又可以保有天下」的辦法,結果李斯建議胡亥行「督責之術」,只要嚴格的要求臣下,臣下就會乖乖聽話、不敢造反。結果秦朝「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意思就是「能向百姓收到越多稅金的就是賢明的官吏」,這種才叫做「能督責」,結果就是各級官吏不考慮百姓死活,上面逼他們,他們就逼百姓,造成走在路上的人有一半是被處以刑罰的,在菜市場被公開處死的屍體堆積如山,秦二世還覺得這樣好極了,然後說:「若此則可謂能督責矣。」
現在的政府當然不會這樣對人民「強徵暴斂」,但是為了向民眾、向議會證明自己是「有作為」的,只好四處收集「成果」,收到越多成果的,就是「能督責」。以教育為例,教育部用「教育部統合視導」督責於各縣市教育局處,各教育局處也用評鑑訪視督責於學校,學校行政人員疲於奔命的應付,但是真正有益於的學生學習的部分是無法看到短期內的成效、無法做成漂亮的成果的(學生的品德如何做成果?拍下學生向老師行禮的影像就是有禮貌嗎?學生的學習力、學習興趣如何做成果?拍下學生在課堂上笑咪咪的照片就是有學習興趣嗎?老師的專業倫理如何做成果?做一本漂漂亮亮的教師檔案、填滿一大堆教專評鑑表格就是好老師嗎?)。
過去用「分數」辦教育,學生還學到了「拿高分」的能力;現在用「成果」辦教育,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
「教育部統合視導」是為了督導地方教育業務成效,結果卻成了各縣市教育局處「造假」比賽!各縣市為了在統合視導拿到高分,什麼活動都要達到百分之百、都要做成完美的成果,結果呢?人民覺得台灣教育有變好嗎?學生的競爭力有提升嗎?
在此,個人沉痛的呼籲教育部:可以暫停「教育部統合視導」嗎?請相信學校的專業:學生學不好,每天面對他的老師一定比教育部的長官更痛苦;把時間還給行政人員,他們才有時間去協助老師去解決學生的行為問題、學習問題、去協助校長發展一些對學生有實質幫助的「學校特色」。
至於對各縣市教育局處的業務督導,就聚焦在有接受教育部專款補助的經費運用是否合乎規定即可,至於所謂「成效」,各縣市每年都要面臨「教育會考」這個大考驗,讓各縣市教育局處多一點時間和精神去思考如何提升本縣市學生學力,不是更能夠向人民交代嗎?
至於各項宣導,現在電視、youtube、fb、line等各種媒體傳播管道那麼多元,不一定要仰賴學校做宣導,更何況像環境教育、性別平等、家庭教育這些重要議題也都會出現在教科書裡面,有重大新聞事件的時候學校也會適時對學生做提醒,或是配合媒體素養教育及讀報教育,需要做成果向教育部「保證」嗎?
讓「信任」取代「教育部統合視導」,這才是解決「學校行政人員荒」的根本之道!